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活動】有燈無月有月無聲 ── 我們今夜不開燈
所有的浮華掠影都只是外衣,Baz Luhrmann以反覆出現的河岸綠光,暗喻Gatsby坐擁權貴的背後是現實的殘虛。那盞綠光位於Gatsby初戀情人Daisy長島東卵住家的碼頭前,原是船隻行船的警示燈號,在Gatsby眼裡那盞綠光是Daisy,是他生命的追求,一日一日臨河遠望不停向黑暗中伸手,為遠方虛實不明閃爍著的綠光守護,為其一生信仰。
電影「大亨小傳」以一道綠光寄情,視覺為憑,感覺為證,滲透進人心。美學大師,蔣勳,為張九齡「望月懷遠」釋義當中詩句「滅燭憐光滿」,讀出照明充沛燈火炫目的今日,對比古時隨燭光滅去月光才越顯盈滿的感動已漸漸消逝。以初唐詩人之謙卑,對映月光之浩大,人們清楚地知道即使如此壯麗,卻是「不堪盈手贈」,因為不能捧一握月光送給你,因為留不住,沒有歸屬沒有占有,人們只能謙卑地守候。
「憐」是因為心有所震盪,像水面的粼粼波光,在光裡,Gatsby看見Daisy也看見了自己,詩人起身吹滅了蠟燭才驚覺月光亮。今日的城市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讓黑暗消失,卻也驅走了光,使草木不能休,昆蟲不能眠,星光被擾盡,月光也黯淡。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與唐代詩人張九齡,發現黑暗裡那盞可以傾訴的幽微的光,今晚,我們關上建築裡的燈,滅掉手機裡的光,讓月光得以走入我們的窗……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and one fine morning,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Gatsby相信那盞綠光,相信久違的希望,雖然希望變得模糊而渺茫,但無所謂,明天的我們將奔跑得更快,雙臂將伸得更遠。終有一天,我們仍然奮力航行,逆流行舟,不斷被浪推回,直到回到往昔歲月。」
Photo:jmkempster.wordpress.com
Article:Hana Chang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